從技術士考照探討國內技職教育的轉變

99.12.30/陳德華

報載:行政院勞委會將把全國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的「飲料調酒」改為「飲料調製」,乙級技術士技能檢定則增加「飲料調酒」,規定高中職三年級學生才能報考乙級技能檢定。行政院勞委會也坦承這是因為法令規定18歲以下的年輕人不得飲酒。這項規定也引發一些高職的反彈,批評勞委會因噎廢食。

過去幾年來,國內因為受到幾位技職校院的學生,在國際性的調酒比賽中獲得很好成績的激勵。高職一窩峰開設相關課程,很多學校也在各種校內外的活動中,藉機展現學生花式調酒的技巧,似乎也樂於以此作為學校辦學績效的指標。勞委會現在這項規定看似剝奪了一些高職學生表現的機會,但試問,沒有品嘗如何調酒,既然法令規定18歲以下不准飲酒,教育機構又怎能開設課程鼓勵學生學習調酒。如果強調只是學習一些花式甩酒瓶的技巧,那對於學生未來的就業有何幫助?

這個事件正是突顯目前國內技職教育與技能檢定制度上的一個問題。國內很多人對於技職教育都有很高的期待,認為技職教育在過去國內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所培養的技術人才,對於創造台灣經濟發展的奇蹟,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所作就業市場人力需求推估中,一再強調國內基層技術人力的嚴重短缺,似乎也在呼應技職教育的重要性。

台灣技職教育的發展確實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尤其在帶動台灣產業從勞力密集走向技術密集產業的過程中,提供了所需高素質的技術人力。民國58年教育部成立「專科職業教育司」,重點發展技職教育。民國60年代在經濟發展掛帥的政策主導下,高職教育的規模持續擴張,到民國80年發展達到高峰。80學年度後期中等教育就讀高中、高職的學生比重達3169,若再加計五專前3年的學生,則接受學術教育與技職教育的學生比重達2773。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政府看似重視技職教育的發展,但對技職教育的投入卻是明顯不足。以80學年度高職在學的學生中就讀私立學校所占比重高達62%,專科教育私立學校學生所占比重更是高達85%,相對當年度高中在學學生就讀私立學校所占比重僅28%,政府教育資源的投入有明顯落差。

技職教育的發展必須與就業市場緊密結合,也正因此,技職教育雖然分階段設立高職、專科,但都是強調就業導向的教育目標及課程設計,即使在民國63年成立第一所大學層級的技術學院,初期亦僅設2年制技術學系,招收專科畢業有實際工作經驗者入學,男性必須役畢或免役,顯然並不鼓勵專科畢業生直接升學。以民國76年高職應屆畢業生的升學率僅2.83%,足以彰顯技職教育就業導向的教育目標。但隨著台灣社會環境及產業結構的改變,技職教育與產業的連結逐漸鬆脫,高職的師資、課程、設備無法配合職業結構的改變與職場所需的能力調整。另一方面也有愈來愈多的高職與專科學校畢業生不再直接投入就業市場,而是尋求繼續升學。當高職教育不再是單純以就業為導向,則後期中等教育過早的分化是否有利於學生的適性發展的議題,開始受到關注。因此,在民國80年代,政府政策上重新調整後期中等教育高中、高職的比重,希望增加高中所占的比重,同時透過綜合高中課程的實驗,引導學生適性發展。另一方面為補足基層技術人力的缺口,民國70年代末期,政府提出建立百萬證照大軍的政策,大力推廣職業證照,並以高職學生為推動的重點,透過升學優待的機制,鼓勵技職學生報考技術士證照,並將執行的成效作為高職辦學績效考評的重要指標。這項策略發揮了重大的影響力,技術證照發出的數量快速增加。這對於技職教育的影響未必是正向的,由於國內證照的考照與發照都由政府主導,產業的參與不足,在就業市場證照使用的強制力不足,考照的內容也未必隨著就業市場需求的能力適時調整。證照的取得無益於高職教育與就業市場的接軌,反而是鼓勵高職學生繼續升學,方向已經明顯偏離,更令人憂心的是,就如考試引導教學,為了協助學生通過未必有益就業的證照考試,是否會扭曲高職教育的內涵。

民國85年在暢通技職學生升學進路的政策引導下,專科學校大量升格改制為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專科教育快速的萎縮,高職教育的功能也隨之改變。97學年度高職應屆畢業生的升學率已經高達86.18%,與高中應屆畢業生的升學率88.64%幾乎沒有區別,不可能再期待所有高職擔負基層技術人力培育的責任。高職除了建教合作班以及實用技能學程的學生必須重視其就業能力的強化外,對於絕大多數以升學為目標的學生,課程規劃必須加強數理和語言基礎能力的培養,俾與技專校院課程銜接。減少2階段實務操作課程的重複學習。至於證照的推廣應該更務的檢討其實際的效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技職教育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dward46 的頭像
    Edward46

    德華 BLOG

    Edward4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